Search


所謂的能量吸血鬼,指的是利用對方的善良來獲得自身利益的人,或者是在精神、肉體、心靈等層面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所謂的能量吸血鬼,指的是利用對方的善良來獲得自身利益的人,或者是在精神、肉體、心靈等層面上利用手段剝奪他人,讓他人感到憤怒的存在。

權威且有暴力傾向的父母會反覆暗示子女:「你沒有我的話什麼都不是」,讓子女對自己更加依賴。這種情況在戀愛中也經常發生,不斷重複「因為是我才會跟你在一起」、「你是毫無價值的人」之類的話語,讓對方陷於這種惱人的暗示中。

假如沒辦法馬上轉身離開,就先從盡量保持距離開始吧。注意不要把他說的話當成絕對的事實,比起對方的言語,要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感性。然後你必須問自己:「遇到他之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什麼不一樣?在他身邊的我變得更好了嗎,還是變得更不好了呢?」

取自《微笑面對無禮之人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在關係中遭到情感剝削,是一種很辛苦,又不知道該怎麼叫疼的狀態。甚至旁人還會給予某些若有似無的明示暗示,說我們想要保持距離的渴望,是一種敗德自私的行為。

還好,現在的社會夠開放,開始能把這些奇奇怪怪的操控手段,以及對人的影響,拿出來討論,以供辨識與自救。

「遇到他之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什麼不一樣?在他身邊的我變得更好了嗎,還是變得更不好了呢?」

非常地巧,在還沒看作者這本書之前,我已經寫過了類似的文句,甚至在演講時跟朋友們討論過。如果跟一個人靠近,我們變得更不好了、更無力了,那何妨試試暫時離開關係?

試過了,才會知道,我們所思所想的可行性與真實性。而且沒有走出讓我們委屈的角落,我們怎麼有機會能看見廣闊的天空?

要相信自己,那得要經過許多次,反覆地認識、接納、肯定自己。信賴自己,為自己負責,生命主導權才真正握在自己手中。

這幾天,也許我們會跟親人比較長時間在一起。多觀察體會,到底跟我們自己有關的事情,有多少可以只靠我們自己來決定?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別再被情感剝奪

【文/鄭文正】

曾住在現已衰落的美國工業區鐵鏽帶(Rust Belt),畢業於知名的耶魯法學院,目前在矽谷開展事業的傑德.凡斯(J. D. Vance),可說是「鯉魚躍龍門」的成功代表。

他小時候住在非常貧窮的區域,總是夾在藥物中毒的母親和放棄監護權的父親之間。因為成長期間受盡貧窮、家庭暴力、憂鬱與無力感之苦,於是他在著作《絕望者之歌: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》(Hillbilly Elegy)中,具體描繪了那些被孤立、對未來不抱希望的人們所經歷的世界,那個他曾經生活的世界。

凡斯說:「比物質上的貧困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貧困,沒有可以帶來歸屬感和安定感的對象,人生也沒有目標。」多虧有了「我的決定很重要」的念頭,才讓他得以擺脫「文化阻隔」、「缺乏社會資本」等殘酷的現實。凡斯在書中寫下:

重要的是,你必須發現自己過去總把不夠努力誤認為能力不足,或者總是貶低自己的價值。正因為如此,每當人們問我覺得白人勞動階級的哪個部分最需要改變,我才會都回答:「我覺得自己的決定不重要。」

凡斯表示,讓自己感覺越來越無力的理由,就是「因為世上蔓延著幾乎可被稱為宗教性的冷嘲熱諷」。我在書上看到這段話,不禁聯想到「能量吸血鬼」(energy vampire)這個詞。

所謂的能量吸血鬼,指的是利用對方的善良來獲得自身利益的人,或者是在精神、肉體、心靈等層面上利用手段剝奪他人,讓他人感到憤怒的存在。這和最近很流行的「情感勒索」一詞,意思也很像。從原本「勒索」的意思延伸,表示在關係中佔有優勢,對對方予取予求的行為。

權威且有暴力傾向的父母會反覆暗示子女:「你沒有我的話什麼都不是」,讓子女對自己更加依賴。這種情況在戀愛中也經常發生,不斷重複「因為是我才會跟你在一起」、「你是毫無價值的人」之類的話語,讓對方陷於這種惱人的暗示中。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「煤氣燈效應」(Gaslighting),背後典故是一個丈夫故意讓家裡的煤燈變暗,等到妻子問:「家裡怎麼這麼暗呢?」丈夫便斥責:「是妳太敏感了,看錯了吧。」目的是讓妻子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斷。

情感勒索、煤氣燈效應都是引導受害者懷疑或不再相信自己,進而更加依賴加害者,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情感控制。加害者透過這種控制讓對方無法離開自己,甚至連正常的人際交往都加以侵害,讓受害者無法享有正常的社會生活。

心理分析學家羅賓‧斯特恩(Robin Stern)博士整理了被煤氣燈效應操縱情感的受害者症狀:第一,他們會頻繁、過度地道歉,並將所有責任和義務都歸咎在自己身上。第二,他們很難自己判斷或作出決定。因為不相信自己,所以只會等待別人下決定。第三,他們會過度自責,因為對自我過於敏感,總是認為狀況正在越變越糟。第四,他們會養成自閉的性格,對朋友或家人隱瞞加害者的行為,或者始終以辯解蒙混過去。還會說很多謊,或是不輕易展現內在想法等等。

你是否經常受到家人、另一半或上司的不恰當對待?對方是不是罵得太過頭,或是使用充滿憤恨的過當言語呢?假如你越來越難正大光明地說出跟他在一起時發生的事,或者待在他身邊就很想跳進深深的井裡,建議你快逃吧!他正在利用情感操控你,讓你逐漸失去氣力。

假如沒辦法馬上轉身離開,就先從盡量保持距離開始吧。注意不要把他說的話當成絕對的事實,比起對方的言語,要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感性。然後你必須問自己:「遇到他之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什麼不一樣?在他身邊的我變得更好了嗎,還是變得更不好了呢?」

.

以上文字摘自
微笑面對無禮之人:用優雅四兩撥千斤,靠修養高度征服粗魯無禮之人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97658

.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

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博客來 https://goo.gl/rHgxZV
金石堂 https://goo.gl/R871Aq
誠品 https://goo.gl/iwdvtb
讀冊 https://goo.gl/vZ1X3i
海外大眾 https://goo.gl/QEXBcX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